民國40、50出生的世代,對於小野的名字絕對不陌生,他寫了一本知名暢銷散文小說「蛹之生」,直到今天仍不斷重新改版,出版至少超過百刷
民國60、70時期出生的,對於小野的名字應該不陌生,他跟吳念真、候孝賢等人是台灣新潮流電影興起的重要推手,較知名的像是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、《恐佈分子》都是他的編劇作品
像我這種剛好踩在民國70年的分隔線,對小野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親子散文作品。在我當了爸爸之後,不斷找尋各種類型的親子教養書籍,小野的親子系列叢書是其中之一,我永遠記得小時候老師要我們寫豌豆家庭的讀書心得,我曾經去二手書店一次買了將近20本小野的書
這本「關於人生,我最想告訴你的事」,在2012年出版,是在圖書館看到的,這本書除了把小野已經出版過的散文文章放上去之外,也新增幾篇由小野的孩子李中、李亞,以他們的角度寫出與爸爸之間的親子關係
有時候我們說「親子關係」,這句話從大人的口中說出來是很畸形且不對立,因為你什麼時候聽過有小朋友說出自己的「親子關係」如何,都是說我的爸爸媽媽怎樣,阿公阿媽怎樣,我們家怎樣,因為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,更甚不知如何表達,小孩會說出「親子關係」這四個字,都是在成年之後了
當我看到李中、李亞長大後回應父親的文章,我有點驚訝,尤其是李亞,從小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愛,她的心思細膩,容易陷入不快樂的狀態,這些在小野的書中鮮少提到
小野花了十年全職寫作在家陪伴小孩長大,一個得過許多小說文學獎的作者寫了那麼多本親子書,在30年前少有親子散文書的時代,小野的豌豆家庭根本是模範,應該沒有比他們更幽默風趣的家庭了,沒有比他更民主開明的父親了,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小孩,但李亞的文字卻讓人感覺她與父親是親密又帶著陌生的親子關係
有時候你以為你很懂小孩,其實你只懂一半,另一半在他心裡不說
哥哥很喜歡跟我們討論學校的事情,某某同學很好笑,誰誰生日會上有表演魔術,這些等等之類的話題,很少聽他說關於自己的事情,現在仔細想想,好多事情都是我們陪他去做,但我只知道他不喜歡什麼 (上課、練習、基本動作),卻不知道他喜歡什麼
親子關係是個假議題,因為親子關係就是爸爸跟兒子的關係,簡單來說,我是你爸爸,由我來定義我們之間的關係,即便我們再怎麼說民主,還是帶著父母的威權在裡頭,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
有時候大人想改變,能改變的卻有限,亦或我們覺得自己有改變,但只是自我感覺良好
那怎麼辦?
只能陪啊 ! 不用強硬去改變自己,就像小野一樣,或許他在那個時期不夠懂他的孩子,回過頭來看,他的文章中也有許多在教養上的懺悔,但他一路陪伴,大人能做的,也只有如此而己
就像前幾天參加學校園遊會,結束的時候我們帶哥哥去溜滑梯,在遊樂區時哥哥說
「這個查理很會爬哦!他爬的很高」
我們繼續走,走到操場的時候
「這個哲瑋跟齊軒常在這邊玩哦」
後來又看到三棵樹,哥哥又說
「這是費德勒的秘密基地」
我們又往前走了幾步,哥哥說
「這是我的秘密基地,不過我賣掉了」
「你賣掉了??」終於是有關哥哥的事了,我當然好奇是怎麼了
「對啊!!我賣掉了,很多人都在那邊玩,所以我現在有1兆元」
你一直陪,總會知道他一些事情的,就像那天我才知道其實我兒子還滿會做生意的